士可杀不可辱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shì  kě  shā  bù  kě  rǔ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A scholar prefers death to humiliation
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“士可杀不可辱”的成语拼音为:shì  kě  shā  bù  kě  rǔ,注音:ㄕˋ ㄎㄜˇ ㄕㄚ ㄅㄨˋ ㄎㄜˇ ㄖㄨˇ,词性:作宾语、定语、分句;用于处事,年代:古代成语,出处:语出《礼记·儒行》:“儒有可亲而不可劫也,可近而不可迫也。可杀而不可辱也。”,基本解释:指士子宁可死,也不愿受污辱。,例句:鏊谓谨曰:‘~。今辱且杀之,吾尚何颜居此。’★《明史·王鏊传》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| 拼音 | shì  kě  shā  bù  kě  rǔ |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| 注音 | ㄕˋ ㄎㄜˇ ㄕㄚ ㄅㄨˋ ㄎㄜˇ ㄖㄨˇ |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| 词性 | 作宾语、定语、分句;用于处事 |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| 英文 | A scholar prefers death to humiliation |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| 年代 | 古代成语 |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| 解释 | 指士子宁可死,也不愿受污辱。 |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| 出处 | 语出《礼记·儒行》:“儒有可亲而不可劫也,可近而不可迫也。可杀而不可辱也。” |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| 例句 | 鏊谓谨曰:‘~。今辱且杀之,吾尚何颜居此。’ ★《明史·王鏊传》 | 
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补充纠错